乙烯在蔬菜采后处理中的影响中
2023-03-17 来源:昆明机械信息网
乙烯在蔬菜采后处理中的影响(中)
乙烯的来源
----在荷兰拍卖中心用于贮藏番茄和黄瓜的冷库中,乙烯的浓度已被测定。当冷 库中放入番茄后,其相邻的贮藏黄瓜的冷库中乙烯含量提高了十倍。这种情况用一般黄瓜在采收后乙烯产量瞬间爆发的说法来进行解释是不大可能的。这更可能是由于贮放番茄的相邻冷库中的乙烯渗透过隔墙而造成的。因为成熟的番茄要比黄瓜产生多十倍甚至一百倍的乙烯。同样还有一个相似的例子,贮藏苹果的库房中的乙烯气体渗透到相邻的贮放皱叶甘蓝的冷库(-1.5℃)中,造成后者冷库中乙烯浓度达到20~70ppm。尽管已知道在1℃下该浓度会造成卷心菜掉叶和变色,但在-1.5℃条件下的结果就不知道了。实际上对于某些产品来说,似乎在低温下能减小乙烯伤害。例如菊苣在0℃下暴露于25ppm浓度的乙烯气体中,经过三个月后不显示任何可检测的伤害。这就要求作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对乙烯敏感的蔬菜在贮藏期间低温的影响。
温度的影响
----在混藏有蔬菜和水果的仓库中调查研究温度对乙烯产量的影响。设置两个贮 藏室,第一个为5℃,存放有水果、花菜、生菜和番茄,第二个为10℃,存放有黄瓜,番茄和水果。
----在两个贮藏室内,都使用一个能检测出>0.01ppm浓度气体的移动气体色谱系 统,对其中的乙烯浓度进行为期63小时的监测。在5℃贮藏室中乙烯浓度在16小时内达到2.8ppm,并且最高值为5.2ppm。在10℃贮藏室中,乙烯浓度在16小时内达到19ppm,并且最高值为30ppm。可见,尽管在这样的温度下,所产生的乙烯浓度水平也足以对贮藏的产品造成伤害。
运输途中乙烯的的积累
----在实际中通常会运输混藏的水果和蔬菜。在这种条件下,通常只使用会积累 乙烯气体的篷车帆布来稍作保护。这种使用板条箱装载番茄或者番茄和黄瓜混藏而发生的现象已被研究。这两种装载方法各设置两个板条箱,每一对板条箱中的一个被封入收缩膜内。经过16小时后测定乙烯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尽管在混装有番茄和黄瓜并被封入收缩膜的板条箱内乙烯含量最高达到2ppm,但这对黄瓜并没有造成任何可检测得出的伤害。这可能是由于暴露于乙烯中的时间较短或是由于在板条箱内二氧化碳的积累而造成的。
----另外一个实例是使用冷藏车长途运输混藏产品。为了能在这种条件下测定乙 烯积累的浓度,也需要使用移动气体色谱仪。对一带有拖车的卡车,在从荷兰到瑞典的运输途中进行跟踪测试,卡车及其拖车中装载有几种产品,并将温度保持在10~12℃之间。测试的结果如图2.所示。显然,不管是密闭的卡车还是通风的拖车,在装货和摆渡时其乙烯含量都是上升的。同时在抵达目的地后,也检测出乙烯含量有所上升。在运输期间,尽管卡车内乙烯含量保持不变,但乙烯气体还是会从密闭的卡车及其拖车中逃逸出去。在密闭的卡车车厢中最大的二氧化碳浓度为6%。在运输的产品中,其中一种是黄瓜。在运输之前,先取一些蔬菜的样品放在Sprenger 研究所的贮藏库中。在运输结束后再取一些样品并返送到 Sprenger研究所。两种不同设置的黄瓜样品的失绿程度,在15℃下分别在经过六天和十天之后被测定(见表4)。存放于研究所中的黄瓜样品显示的失绿情况比运输到瑞典的黄瓜样品的要少。然而,可能是在密闭卡车车厢中有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原因,这种差别显得比较轻微。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之后,才能决定可以用来防止伤害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这个例子中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在对乙烯敏感的产品运输中,不允许气体产生积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增加通风。但是在冬季,这种处理方法可能会对运输的产品造成冷害。这也许可以通过在汽车中使用一种隔墙,使空气流通交换不受汽车行驶速度的影响,从而达到防止冷害的发生。
表 4 运输到瑞典的黄瓜颜色变化率
黄瓜的处理
黄瓜变色率 a
6天后
10天后
运输到瑞典,密封
运输到瑞典,没有密封
留在荷兰,密封
留在荷兰,没有密封
5.9
5.6
6.2
5.9
4.8
4.6
5.8
5.3
a 指从1~9范围的颜色变化率(9=完全绿色,4=50%变黄)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上一篇:循环经济是造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 下一篇:烟标的品牌和艺术